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10月18日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我国要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数据产业作为新兴战略产业的重要组成,是激活数据要素潜能的关键支撑,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10月18日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我国要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数据产业作为新兴战略产业的重要组成,是激活数据要素潜能的关键支撑,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引擎。推进大数据产业发展是构建我国新发展格局的有力推手、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动力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选择。
近日,工信部印发《“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围绕推进“十四五”时期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作出全面部署。其中,技术创新、产品服务、基础设施、数据安全等内容是大数据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我们要主动谋划、加快发展,推动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为数据强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加强技术创新
抢抓产业发展的自主权
当前,围绕大数据关键技术的理论体系不断发展,充分利用高校、科研单位、创新型企业间的合作与实践,进一步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创新;大数据技术围绕数据采集、存储、计算、传输、管理、应用、安全等全生命周期的体系架构趋于成形,推动形成以应用为导向的大数据产品和解决方案的新型技术服务模式;大数据技术应用逐步从互联网、金融、电信等具备数据资源优势的领域向其他传统行业扩展并赋能,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推动智能制造、数字政府、智慧社会发展,加强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规划》提出,要“重点提升数据生成、采集、存储、加工、分析、安全与隐私保护等通用技术水平”,并着重强调“十四五”期间要加强技术的自主与融合。一方面,指出应提高关键技术的研发能力,提升自主基础软硬件的底层支撑能力;推动自主开源框架、组件和工具的研发,发展大数据开源社区,培育开源生态。另一方面,强调应促进前沿领域技术的融合,推动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并通过利用技术创新和融合对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
提升我国大数据技术水平,需要着重从以下几方面突破。一是全面梳理技术发展现状,厘清我国技术优势与劣势,做到“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二是改革技术研发项目立项和组织实施方式,强化需求导向,培育发展大数据领域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理人,提高技术转移专业服务能力。三是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鼓励高校优化大数据学科专业设置,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吸引大数据人才回国就业创业。
优化产品服务
提高关键领域的竞争力
首先,目前我国围绕“数据资源、基础硬件、通用软件、行业应用、安全保障”的大数据产品和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在全国遴选出338个大数据优秀产品和解决方案以及400个大数据典型试点示范;其次,产品支撑能力不断提升,咨询服务、评估测试等服务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再次,数字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电子政府在线服务指数跃进世界领先梯队;最后,产品和服务的生态体系持续优化,一大批大数据龙头企业快速崛起,初步形成大企业引领、中小企业协同、创新企业不断涌现的发展格局。
《规划》提出,要“坚持产业链各环节齐头并进、统筹发展,围绕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系统布局,生态培育,加强技术、产品和服务协同,推动产业链现代化”,旨在通过打造新型的产品和服务模式,构建稳定高效的产业链。“十四五”时期将重点打造高端产品链,提升产品的异构数据源兼容性、大规模数据集的采集效率,推动高性能存算系统和边缘计算系统研发,打造专用超融合硬件解决方案,推动多模数据管理、大数据分析与治理等系统的研发应用。此外,将着重创新优质服务链,围绕数据清洗、数据标注、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等需求,加快大数据服务向专业化、工程化、平台化发展。
提升我国大数据产品和服务水平,需要着重从以下几方面突破。一是统筹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推动资源配置市场化,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二是加强资金支持,加大对大数据基础软硬件的研发投入,鼓励政府产业基金、创业投资及社会资本。三是创新大数据服务模式和业态,发展智能服务、开发运营一体化等新型服务模式,围绕诊断咨询、架构设计、系统集成、运行维护等综合服务需求,培育优质大数据服务供应商。
完善基础设施
打牢行业赋能的奠基石
当前,数据基础设施的内涵正在从传统的数据中心逐渐向数据要素主要生命周期延伸,包括数据采集传输、数据存储计算、数据流通交易、数据创新应用等方面。我国正在形成较为完整的数据基础设施体系。围绕数据采集传输,布局有5G、千兆光网以及工业互联网、车联网、智能管网等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围绕数据存储计算,除了数据中心外,边缘数据中心、高性能计算中心、智能计算中心等正成为数据存储计算环节的重要发力者;围绕数据流通交易,数据共享开放平台以及数据交易平台是数据流通市场化的重要承载体;围绕数据行业应用,工业大数据平台、金融数据平台等已释放出卓著能效,是数据行业应用不可或缺的重要平台。
《规划》提出,要“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推进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建设,强化算力统筹智能调度,建设若干国家枢纽节点和大数据中心集群”。“十四五”时期,数据基础设施不再只关注区域层面数据中心的建设布局及技术要求,而是注重全国一体化体系与整体统筹调度,其产业基础属性愈加鲜明,也正成为大数据赋能行业的核心抓手。
提升我国大数据基础设施能级,需要着重从以下几方面突破。一是聚焦数据采集传输,高水平建设5G和千兆光网,推进工业互联网、智能管网、车联网等物联网规划布局,夯实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二是顺应一体化态势,加强全国数据中心布局的统筹协调,优化数据中心布局。三是梳理区域层面算力需求,统筹高性能算力与人工智能算力的协同建设与调度,统筹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四是把握数据流通与数据行业应用,打造共性能力平台,科学布局数据流通及应用基础设施。
保障数据安全
筑牢数字经济的防火墙
当前,大数据的安全保障能力正在由传统网络安全领域向数据安全领域延伸。以《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的颁布实施为代表,国家、行业、地方各层面接连出台多部数据安全法律法规,我国数据安全的顶层框架和责任体系正在逐步健全;工信部、网信办以法律法规为基础,相继开展了多项安全审查整治行动,对多款违法违规的产品应用进行处罚和要求整改,形成“构建数据安全治理体系,提升企业数据安全水平”的行业共识;以安全厂商为主的一批大数据安全技术产品应运而生,身份认证、权限管理、密钥管理、数据脱敏、数据审计、内容识别等安全技术极大提升了风险预防、感知和处置能力。
《规划》提出,要“强化大数据安全顶层设计,落实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支持重点行业开展数据安全技术手段建设,提升数据安全防护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旨在通过安全保障体系的健全与落实完善我国安全机制,为数据安全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提升我国数据安全防护能力,需要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强化大数据安全顶层设计,构建完善的法规政策及标准体系,为数据安全建设提供保障;二是加强数据安全技术及产品研发应用,提升数据安全产品供给能力,推动数据安全产业发展;三是推进数据跨境安全管理、数据安全监测平台等重点领域的建设,提升风险监控及溯源分析能力,强化数据安全管控体系构建。
∗ ∗ ∗
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围绕数据服务为主的大数据产业也成为当今时代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我们要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价值引领、基础先行、系统推进、融合创新、安全发展、开放合作”为原则,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发挥大数据特性优势,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构建稳健高效产业链,打造繁荣有序产业生态,筑牢数据安全保障防线。全行业应沿着《规划》的指引,调动多方资源、汇集各界力量,全面主动发力,为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优势,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提供有力支撑。
(来源:人民邮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