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人民邮电》报1960年3月23日刊登的这张新闻速写,生动地记录了当年平陆邮电局职工与北京、运城、太原等各地话务员联合为抢救六十一个阶级兄弟的生命而争分夺秒接续电话的情景。 《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是上个世纪60年代著名的新闻通讯报道,最初发表于《中国青年报...
《人民邮电》报1960年3月23日刊登的这张新闻速写,生动地记录了当年平陆邮电局职工与北京、运城、太原等各地话务员联合为抢救六十一个阶级兄弟的生命而争分夺秒接续电话的情景。
《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是上个世纪60年代著名的新闻通讯报道,最初发表于《中国青年报》,后被语文课本收录,影响了几代人。这个故事的背后,“人民邮电”的精神熠熠生辉。
1960年2月2日,春节刚过,山西省平陆县61位筑路民工集体食物中毒,生命垂危。县医院经过紧张详细的会诊后,断定必须在4日黎明前给病人注射特效药“二巯基丙醇”。
多地寻药无果,平陆县委第一书记郝世山斩钉截铁地说:“为了61位同志的生命,向中央卫生部挂特急电话!向特药商店挂特急电话!”
于是,一场与时间、与死神的竞赛拉开了序幕。
2月3日中午,平陆县邮电局局长董鸿亮匆匆由县委会赶回局里。“同志们,我们从现在起,必须展开一场紧急战斗,为了挽救61个民工的生命。”董鸿亮一进门,就对报务和话务人员布置战斗任务,“所有的去报去话都必须为这件事情让路!”
“我们坚决争分夺秒完成任务!”同志们深深知道,自己眼下的任务是多么重要。话务员、报务员都马上奔向自己的岗位。机线班长检查了一遍工具包,完成抢修线路的一切准备。业务员也已飞快地译完电码,办妥了业务手续。这时,时间是13点54分。6分钟后,第一份发往北京的特急电报由平陆报房发出去了。
“运城,运城!报一张特急要北京。”平陆局话务班长田桂英吃力地呼叫着。卧病多日的她想到平常拨往北京的普通电话几小时甚至一天也通不了的情况,再也安不下心来休养:“这里有一批民工中了毒,生命很危险!”
这个电话又从运城报到太原,由太原报到北京。平陆—运城—太原—北京,这条传话电路形成一条龙,四个长途台话务员的心拧成一股绳,为了61位兄弟。
第一个电话接通的时间是14点26分。
报务员孙治勤一口气把关于民工中毒要求救援的事讲了出来。电话里,北京特种药品商店的同志说,电报已经收到,马上可以设法调货,但是,就算是太原,距平陆尚有1000余里,而且要翻山越岭,交通极为不便,没法在4日黎明以前把药送到。电话又打到中央卫生部。孙治勤简短地把情况叙述了一遍,并提出了空运药品的请求。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着……
董鸿亮在办公室里坐立不安,他不时拿起耳机催问北京的复电到了没有。同一时间,平陆局值班话务员王秀萍不时向县间中心局问询;而运城局值班员又在不断问太原台。太原台的同志何尝不焦急呢?通信人在不同的地点为持续不断头的电话忙碌地工作着。
19点多,在北京长途台里,各个机台上的塞绳交织得像蛛网。话务员正紧张地忙碌着。忽然,分发台的王佩珍同志拿着一张话单,向值班长走来。“这张是卫生部往平陆挂的。很重要,是关于抢救食物中毒的事。”她说话时声音有些急促。值班长王秀英接过话单,直奔太原电路。
“平陆,平陆!北京来了!”平陆局话务员王秀萍的耳机里传来了像春雷一样令人振奋的呼唤声。守候在机台旁的董鸿亮忙把电话接到县委会:“请赶快物色一块平坦地带,准备四堆柴草。飞机一到,马上点火,作为空投标志!”平陆局的职工除值班的外,纷纷抱着柴火随着人群涌向圣人涧的空地。四个大柴堆瞬间堆积完毕,几千人伫立在那里,仰望着东北方向。
“丁零零——”董鸿亮房里的电话又响了。时间是23时23分。
接完电话,董鸿亮冲出房门向空投场飞奔。还离老远,他就高声呼喊起来:“北京空军司令部的电话,再有7分钟飞机就来啦!”
午夜,61位民工兄弟完成特效药注射,转危为安。这时,距离第一个电话接通还不足10个小时。
一条电话线,从平陆延伸到北京,挽救了61位民工兄弟的生命。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候,通信人挺身而出。
平陆的精神,从过去传承到今天,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灾情救援……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通信人从未缺席。
这背后的原动力,正是“人民邮电为人民”的初心。
(来源:人民邮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