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电信博物馆里,三封电报的复制件陈列在展柜中,纸上纵横驰骋、潇洒淋漓的毛体字,讲述着解放战争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 起源于山西繁峙的滹沱河,流经河北平山县,在太行山深处拐了个弯,环抱着一个静谧的村庄——西柏坡村。西柏坡曾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小山村,因为一支英雄...
中国电信博物馆里,三封电报的复制件陈列在展柜中,纸上纵横驰骋、潇洒淋漓的毛体字,讲述着解放战争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
起源于山西繁峙的滹沱河,流经河北平山县,在太行山深处拐了个弯,环抱着一个静谧的村庄——西柏坡村。西柏坡曾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小山村,因为一支英雄军队指挥中枢的进驻而名垂青史。村子里有间普通的农家小屋,木格纸窗、狭小低矮,面积仅十几平方米,就是中央军委作战室的旧址。在这个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党中央、毛主席指挥了著名的三大战役。中国革命战争史上一幅幅气势磅礴、波澜壮阔的画卷就是在这里谋划绘就。小屋如何指挥全国?无线电波立下大功。
从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共持续了142天,而位于西柏坡的中央军委作战室距离三大战役指挥部最近的有300公里,最远的则有900公里,无论距离远近,全国各战区的往来电报,像雪片一样,昼夜不断。仅从这里发往前线的电报就有408封,西柏坡的机要人员平均每天收发电报四五万字。
在西柏坡的日日夜夜里,毛主席总是不知疲劳、通宵达旦地工作。尤其是在指挥三大战役期间,他常将吃饭当成“负担”,总是经多次催促才吃上一顿;他的睡眠时间也很少,曾多次两三天不上床休息,平时也是躺下三四个小时就起床办公。他总是亲自拟写电文,从不叫别人代笔,将全部精力都用在了全国各战略区的作战指挥上。如在指挥辽沈战役时,从战役打响到结束,毛泽东曾起草46封命令电(加上战役打响前起草的电报,共77封)。电文详细具体,就连从哪儿开刀都说到了。
为了能及时处理前方的请示电报,毛主席对电报随来随复,有时1个小时就要起草两三份电报,发报台经常是这份电报还没发完,下一份电报又送来了,于是只好先将最急的发出。据统计,在西柏坡期间,毛泽东共为前线起草了197封电报。
三大战役期间,党中央和毛主席在这个小山村里指挥了24场战役,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173个师,合计154万余人。人民解放军以横扫千军如卷席之势,创造了平均一天战胜敌近一个师的战争奇迹,取得了解放战争的决定性胜利。
西柏坡被称作是党中央、毛主席进入北京、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时任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的周恩来风趣地这样形容:我们这个指挥所,一不发枪,二不发粮,三不发人,只发电报。毛主席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指挥了世界上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来源:人民邮电报)